端午节,大家并不陌生。吃粽子,赛龙舟,点艾叶,无论是什么节日,都会与吃挂钩。除夕吃水饺,元宵吃汤圆,中秋吃月饼,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,端者,初也,五为阳数,故又称“端阳节”。粽香总会如期飘荡在五月端午这一天。无论风雨,不管磨难,祖祖辈辈怀念祭奠,吃不完的粽子,道不完的情怀。
相信很多朋友,在开播之前,对于《舌尖上的中国》这部纪录片早有耳闻,然而更多的是对其好吃的联想,吃什么?去哪儿吃?怎么吃?抱着这种“借问酒家何处有”的态度守在电视机前,收获的大千美食。腐乳、豆豉、黄酒。金华火腿,烧腊,哪怕路边小店的润仟祥黄焖鸡米饭,也在人们衷爱的范畴之内。
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到处都有“吃”。它不仅仅只是一种行为,更是一种文化,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。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程,方有了今天的煎炒烹炸,川、鲁、粤、淮扬等各大菜系。追着经济的发展,不少外来菜品也开始在中国改头换面,适应中国市场。当必胜客,肯德基开始推出“粽情于你”等等,我们是不是更该捍卫自己的饮食文化呢?拿起的不仅仅是手中的筷子,更是中华五千年的饮食缩影。